首頁 > 首頁 > 幻燈 > 正文
  • 泰安故事·傳家寶 | 爺爺的紀念章

      【傳家寶】

      傳家寶不一定價值貴重,它可以是一件普普通通的舊物,見證了家族的興衰和家風的傳承,承載著厚重的情感和珍貴的記憶。它不僅是一件舊物,更是一段歷史、一個故事。

       晚報文青“泰安故事·傳家寶”欄目,邀您曬出家中傳家寶,書寫屬于自己的家族故事。

       投稿郵箱:tswbdxb@126.com(標題標注“泰安故事·傳家寶”)。

       征稿要求:以傳家寶為主題的散文;1000字以上、3000字以內;情感飽滿、行文流暢,有泰安地域特點,突出故事性、時代感。

    爺爺的紀念章

      我的爺爺是一名志愿軍老兵。2020年,國家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章,遺憾的是,爺爺已經沒有機會將它佩戴在胸前了。爺爺1976年病逝,留給家人的,是在朝鮮戰場上頒發的兩枚抗美援朝紀念章和無盡的懷念。今年春節,年過花甲的父親鄭重地將這兩枚銹跡斑斑的紀念章交到我手里,叮囑我好好珍藏,并講述了關于爺爺的故事。

      

      ↑徐衍祥軍裝照。

      14歲參加抗日聯防

      我的爺爺叫徐衍祥,1925年出生在東平縣接山區前口頭鄉周徐村(今東平縣接山鎮周徐村)一個貧苦農民家庭,5歲時跟著大人逃荒要飯,12歲時給地主家當長工,受盡了舊社會的欺辱。

       1939年初,八路軍115師東進支隊進駐東平,14歲的爺爺加入了地方抗日聯防隊,送情報、打日寇、捉漢奸,一直走在前面。1944年8月的一天,日寇的多架飛機從東平上空向北飛去,其中一架飛機墜落在歪老婆山西的梯田里,機上3名日本兵逃到了歪老婆山中。接到報告后,爺爺和其他十多名聯防隊員持槍趕到歪老婆山搜尋,將3名日本兵包圍在山坳里,逃跑無望的3名日本兵最終自殺身亡。

       日本投降后,爺爺擔任村里的民兵隊長,他曾帶領3名鄉親推著小車風餐露宿、日夜兼程走了200多公里,將做好的軍鞋、干糧送到淮海戰役的前線薛城。

      抗美援朝舍生忘死

      1953年1月,爺爺和同村兩名青年一起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,隨大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。爺爺和戰友們先乘汽車、后改步行,一路南進。為躲避敵機的轟炸掃射,他們白天在樹林中分散隱蔽,夜間要走近50公里的山路,經過8天8夜的急行軍,終于到達了前線。爺爺被補充到志愿軍438團,后被編入中線部隊67軍200師600團,與戰友們一起吃炒面、喝涼水,蹲坑道、守陣地,經受了多次血與火的生死考驗。1953年7月13日,爺爺參加了金城反擊戰,直至27日停戰。1954年9月,爺爺隨志愿軍部隊回國,在山東即墨駐防。1956年6月,爺爺放棄了到鐵路系統工作的機會,帶病復員回鄉,重新當了農民。

       在父親的記憶中,爺爺最愛唱的歌是《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》,最愛看的電影是《英雄兒女》。20世紀六七十年代放映電影《英雄兒女》時,爺爺曾連續幾個晚上奔波近10公里到附近村莊觀看,每次看完都十分激動地給父親講述自己的戰斗經歷。父親印象最深的是王杰烈士的事跡。王杰是湖南人,在朝鮮戰場上與爺爺是一個班的戰友,兩人關系十分要好。1953年6月的一天,爺爺和王杰正在三八線附近堅守陣地,敵人的3架飛機突然出現在陣地上空,投下了幾顆燃燒彈,陣地上頓時一片火海,王杰因此犧牲在了離爺爺十幾米的地方。爺爺和戰友們含著熱淚掩埋了王杰烈士的遺體?;氐郊亦l后,爺爺時常翻看戰友的照片,每看到王杰烈士的身影時,總是淚流滿面。

      

      ↑徐衍祥的紀念章和《預備役軍士和兵證明書》。

      復員回家建設家鄉

      爺爺復員后,立即投入火熱的農業生產和家鄉建設之中,先后擔任過生產隊長、民兵連長、護林員等,參與了修水利、整梯田、育良種、建石灰窯、搞村辦副業等工作,多次被評為模范退伍軍人、五好社員。

       家鄉地處山區,水源極度缺乏。20世紀60年代,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,爺爺和十幾名年輕人組成打井突擊隊,靠著鑿巖劈石、肩抗人抬、日夜奮戰,硬是用4年時間在青石板上打出了一眼直徑10多米、深20多米的大口井,解決了村民吃水、澆地的難題。

       在“備戰備荒為人民”的年代,爺爺帶領全村民兵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堅持軍事訓練。每天清晨,清脆的哨子伴隨鏗鏘有力的操練聲在村西場院上空回蕩。村民兵連曾被公社武裝部評為模范民兵連。

       20世紀70年代,村里安排爺爺當了護林員,他像在部隊作戰時一樣,勘察熟悉地形地貌,將幾百畝的山林樹木做好標記,再按分布位置、樹種、數量、大小登記造冊。每天凌晨、中午、夜半,他都會堅持巡查,有效遏制了樹木被偷砍的現象,保護了集體財產。

      “不給國家添麻煩”

      爺爺復員時,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,后期病情發展成胃穿孔,需每天服藥治療,花費很大。按當時的政策,非傷殘復員軍人不享受固定的經濟補貼,爺爺主要靠在生產隊里掙工分維持生計。當時我父親兄妹4人還在上學,家里缺乏勞動力,生活十分困難,一度靠村里救濟和親友接濟度日。村干部和一些好心人勸爺爺找上級領導、老戰友申請政府補助,爺爺卻說:“保家衛國是我應盡的義務,我沒什么功勞。比起犧牲在朝鮮的戰友,我能活著回來就不錯了。這點困難不算什么,我們能克服,不給國家添麻煩?!?0世紀70年代中期,上級安排帶病回鄉復員的老軍人到泰安榮譽軍人療養院療養,爺爺把指標讓給了別人。

       1976年下半年,爺爺病重,毛主席逝世不久,爺爺也去世了,享年51歲。按照爺爺的遺愿,鄉鄰們以最隆重的葬禮將他安葬在歪老婆山的柏林中。

      革命遺志后人傳揚

      手捧兩枚紀念章,望著爺爺的遺像,回味著爺爺的故事,我的心情難以平靜。誰是最可愛的人?什么是家國情懷?或許爺爺的經歷能算作一種回答。

       如今,爺爺已故去47年,身為他的孫子,我沒有辜負他的期望,成了一名光榮的航天人,從事著航天報國的事業。我將繼承爺爺的遺志,弘揚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和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攻關、特別能奉獻”的載人航天精神,堅守在茫茫戈壁、試驗場地、科研一線,為發展航天事業、建設航天大國,貢獻青春和力量。

       (作者:徐星光 文/圖)

  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: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:0538-6272000 郵編:271000

   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:Copyright(C) my053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魯B2-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-1

   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:12377 舉報郵箱:jubao@12377.cn

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

   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